原创布丁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小心洗出阴道炎!
“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洗洗更健康!”配着那首悠扬动听的“知心爱人”,某洁妇科洗液的广告已深入人心,也成为了不少女人信奉的真理。
下面真的就那么需要洗吗?
门诊上因阴道炎就诊的姑娘不在少数,洗液可谓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天天用洗液冲洗阴道,怎么就得了阴道炎?”
“姑娘啊,需要清洗的是外阴不是阴道!正是你这大水冲了龙王庙,洗出了阴道炎,阴道洗洗并不健康!”
阴道也有自己的生态系统
阴道真的如我们所想的那样“一尘不染”吗?不是!
数厘米之间,就包含了乳杆菌、加德纳菌、假丝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1]。
虽然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但大多时间这些微生物与阴道之间相互依赖同时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这来之不易的平衡,谁也不愿意做一个惹女主人生气的刺头。
要问女主人为什么如此省心,多亏了阴道菌群的主力军——乳杆菌。
乳杆菌参加乳酸的转化,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还可分泌H2O2、细菌素及其他抗微生物因子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同时阻止致病微生物黏附于阴道上皮细胞。
与此同时,与雌激素、阴道黏膜免疫系统、局部pH强强联手,共同维护阴道的安宁[2]。
可这份稳定却十分脆弱,自身或外界环境的突变,往往会造成阴道菌群紊乱、失调。
此时,优势菌群乳杆菌的减少,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进而引起多种阴道疾病。
阴道冲洗就是臭名昭著的元凶之一,可谓是敌我不分,宁可错杀一个好人,不能放过一个坏人的存在。
好坏不分,势必导致一损俱损的结局,坑这么明显还往下跳,那肯定是有“医生”出了馊主意啊!
洗洗真的更健康吗?
现医院,某度上的网络医生就够了!键盘一敲,各类头衔加身的赤脚医生一番毫无根据的建议,就成了无数女性“自愈”的治疗宝典。
不少女性也是踩了不少这样的坑,不就是外阴瘙痒、异味重一点嘛,经检索肯定是阴道炎无疑,赶紧上洗液啊。
结果自己在家冲起来,破坏了阴道原有菌群的比例,瘙痒没治好,还导致了多种阴道炎的发生,比如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
阴道炎症经生殖道逆流直上又可造成宫颈炎,甚至是盆腔炎症的发生。研究发现,阴道冲洗使得患盆腔炎的风险增加了73%!
除此之外,阴道冲洗还能增加宫外孕、不孕、性传播疾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就这些了么?厉害的还在后面。
宫颈病变,听听我的小汗毛都站起来了。一方面,宫颈病变出血、坏死、宫颈管粘连等情况可影响宫颈及阴道的生理防御功能,乳杆菌优势地位丧失,造成阴道环境失衡。
另一方面,阴道微生态改变也会加速病变的发生,多项研究表明,乳杆菌的减少、加德纳菌或混合性厌氧菌的增加以及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都可能是宫颈病变发生或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进展的促进因素[3-4]。
走出误区,阴道炎要科学防治
否定冲洗阴道,并不是对阴道的卫生不重视,而是要以正确的姿势进行维护。
养成良好习惯
外阴的大小阴唇是天然的屏障,但因其千沟万壑的险要地形也为藏污纳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之亚马逊雨林般闷热的环境,简直是细菌滋生的乐园。
形势如此复杂,却只需要一招化解——勤洗外阴,便可让刚刚插上小旗占领湿地的敌菌挥手再见。
清洗有讲究
?最少每天清洗一次,烧开放置温度适宜后的清水或淋浴皆可。
?要有专门的毛巾、专门的洗具,避免交叉感染。
?清洗前注意手卫生,洗手后从前向后依次清洗。
?清洗后勤换内裤,毛巾内裤都要进行充分的消毒杀菌,当然啦,煮沸可不要用吃饭的锅哦。
?勤换卫生巾,大小便后正确擦拭,增强自身抵抗力等都是避免阴道炎发生不可不知的细节。
正确认识洗液,不可全面封杀
既然洗液不洗阴道,洗外面总可以了吧?
确实可以,但是频繁使用可能发生皮肤敏感干燥、油脂分泌减少,导致局部的炎症,所以还是清水最可靠,廉价易得无害,何乐而不为呢?
但阴道冲洗也不是一棒子打死坚决不可使用。
虽然各治疗指南当中并未推荐阴道冲洗作为辅助治疗,但并不代表其不能展现正面的作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医用级别的洗液如甲硝唑氯己定洗液等[5-7]配合口服、阴道填塞药物也可进行阴道炎的治疗。
切忌不可做自己的医生,自行买药清洗不可取。
及时就医,科学治疗
下面瘙痒难耐,分泌物粘稠难闻,甚至灼热、胀痛,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可别羞耻难言,没有治疗的捷径可言,医院配合医生的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
进行相关阴道微生态的检测,结合病史症状,医生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周期性使用针对性的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症状,那些令人提心吊胆的副作用也只能说拜拜。
在抑制有害菌群治疗疾病的同时,修复优势菌群也是治疗的热点。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能通过引进外援的方式治疗阴道炎了!
(图片来源